
新闻动态
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伏契克
在人类武器史上曾经出现了很多次历史性的武器,比如从冷兵器进入到热兵器的火枪、火炮。而在当今社会中,有一种武器在世界人民心中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就是原子弹。原子弹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要刷新人类对武器的认识。
在原子弹出现的几十年历史中,它正式投入战争使用的次数可谓是屈指可数。而中国人民对它认识最深的一次就是美国在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两枚原子弹,极大地加快了日本投降的速度,使得中国的抗日战争早日结束。
相信曾看过原子弹纪录片的人,一定会为其强大的威力所震慑。当那朵蘑菇云升起时,就意味着那片地区将会生灵涂炭,但是你曾听说过有人用手掰开了一枚原子弹,避免了它爆炸的故事吗?也许有些人听到会嗤之以鼻,心想这根本不可能。但是这是一件真实存在的事情,而这位掰开原子弹的英雄也在事情发生的9天后离开了人世,而造成他死亡的正是有名的“恶魔核心”钚芯球。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这位英雄为何掰开原子弹,又是如何掰开的呢?
展开剩余75%这位掰开原子弹的人是一位加拿大的核科学家,名字叫做路易斯·亚历山大·斯洛廷,虽然斯洛廷是加拿大人,但是他一直在为美国工作。话说在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在见识到原子弹的威力后,决定召集科学家对原子弹进一步研究,而当时的斯洛廷就是这参与美国曼哈顿计划其中的一员。
当时美国原子弹的引爆和投放问题基本已经解决,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是如何将原子弹做得更小以及如何提高原子弹的爆炸威力。这两个问题看起来是充满矛盾的,因为爆炸威力的大小往往和原子弹的大小有关,所以这也一直困扰着美国科学家。
斯洛廷当时研究的问题是钚的临界质量与铍制半球壳反射中子的关系。在大家的认识中,原子弹的制作材料是铀,这种认识虽然不能完全算错,但是也不全对,因为铀只是制作原子弹的一种物质,而钚和铍是另外两种可以制造原子弹的物质。钚应该是一种比铀更优质的物质,因为想要达到铀的临界质量大约需要20千克,而达到钚的临界质量只需要7千克左右,这无疑有利于原子弹的小型化。
当时,斯洛廷和另外7名研究人员一同进行这项实验,实验主要是将两个以铍物质制成的半球壳罩在钚芯球的外面,用来观察原子弹的链式反应情况。可能很多人无法想象是怎么回事,用一个类似的说法,钚芯球比作一个网球,而钚半球罩是一个大碗,将大碗慢慢罩在网球上,观察现象,而如果完全盖住网球,这个原子弹就会爆炸,可以说这就是在钢丝上跳舞。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斯洛廷的不小心,控制铍半球罩闭合程度的螺丝刀从自己的手上脱落了,于是在盖住钚芯球的瞬间,这枚原子弹达到临界值,开始启动。斯洛廷在螺丝刀脱落的瞬间,立即意识到了问题的可怕,于是几乎在螺丝刀脱落的同时,斯洛特用另一只手将铍半球罩掀起。尽管斯洛特的反应已经很快了,但是当时在场的研究人员还是感受到了“实质性”的辐射,并且出现了“蓝色荧光”的现象。这就是科学家用手掰开原子弹的真相。
在事故发生后,尽管斯洛廷和其他研究人员都做了一定的防护工作,但是他们还是受到了程度不同的辐射,其中由于斯洛廷距离最近,又有亲密接触,所以他受到的核辐射剂量非常大。在众人被送进医院治疗后,医生面对斯洛廷的身体表示无能为力,最后在事故发生后的第9天,斯洛廷离开了人世。
在斯洛廷死后,媒体称呼他为英雄,而且还有文学和影视作品将他的故事改编。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斯洛廷不应该被称做英雄,因为这是他自己犯的错误。的确,不仅有不少民众如此认为,而且有些专业人士也称这次事故完全可以避免,是斯洛廷不当操作所导致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忽略斯洛廷在犯错之后尽力去弥补了自己的过失,并且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保护了其他研究人员。就这一点而言,称斯洛廷为英雄并不为过。
发布于:天津市